庄子玉:设计“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建筑
庄子玉初印象,
“我是一个建筑师”
在建筑这个通常40多岁才能有所成就、打出名气的行业,庄子玉34岁就已成名。据业内人士说,这不多见。
我们在活动现场见到庄子玉,受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邀请,在基准方中成都总部创意中心三楼大阶梯,庄子玉以“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为主题展开演讲。
参与《漂亮的房子》之后,庄子玉因为高颜值引发关注,被不少人誉为“男神”。
但在现场听他演讲,之后重新翻看他分享时共320页的PPT,以及设计的12个建筑作品时,相比“男神”的标签,庄子玉三个字前的官方标签——建筑师,德国科隆RSAA设计集团合伙人——更为醒目。
他的演讲这样开头:我是一个建筑师。
● 庄子玉“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演讲现场。图片©基准方中
铜陵山居,
一座建在山里的房子
《漂亮的房子》被上亿次观看后,庄子玉进入大众视野,他的工作室迎来了更多的建筑项目。这是一次成功的传播。
但庄子玉觉得留下不少遗憾,因为节目没有完整呈现“铜陵山居”的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事实上,上节目前,他因为担心项目不能很好完成而犹豫了半天。经过反复讨论,直到开拍前三天,双方才最终签订合同。*
当时可供庄子玉改造的空间有三个,而他选中了铜陵山居所在的位置,最初因为不方便架机拍摄差点被pass掉。
*源自《从中国形式走向中国叙事:RSAA/庄子玉工作室的2017》
● 庄子玉。图片©基准方中
铜陵山居从草图到施工再到软装,只用45天就完成了,最后还在国内外摘得奖项。
但庄子玉说道,“建造的过程其实非常痛苦。最初节目组只想把我的设计作为舞台布景。”也许在别人看来,它只是一个道具,但在庄子玉眼中,它首先是一个真正的“房子”。
以上都源自他演讲时的内容,但在采访进一步追问时,他拒绝透露信息。“这个节目已经过去很久了,它作为传播渠道,让很多人了解到了我们,这已经足够了。”庄子玉说,“相比于这个节目,我们有更多、更实质的内容。今天我分享铜陵山居,只是我们其中一个项目,而不是因为它附属于一个综艺节目。”
● 庄子玉。图片©基准方中
不可否认的是,《漂亮的房子》不仅让人们认识了他,还让“帅”成为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
庄子玉说,“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得需要筛选的时代,‘帅’这个标签能让大众认识你。但我更想说,我这样才有了更多机会去讲我们的建筑内容。”
标签是把双刃剑,既能让某个人被记住,但也能招来误解。
● 庄子玉演讲现场。图片©基准方中
“其实标签和事物本体,有时候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他无奈地说。
其实从他回答听众问题的状态,在时间很赶的情况下,还认真解答别人的问题等等细节来看,你很难把他跟“高冷”联系在一起。
当你听他讲建筑的时候,你会忽略他的颜值。
建筑类型学与在地性思考
跟当天主题相同的内容,其实庄子玉在其他分享现场已经讲了很多次。也许就像他所说的,想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建筑内容,这次在成都的分享并不会因为分享了很多次而觉得疲乏。
一个半小时内,从演讲到答疑,他没有停下过片刻。而等我重新翻看他演讲的PPT时,发现多达320页。
不高冷的庄子玉其实很幽默,他列出美女图、“长得一样”的韩国小姐,“虽然我是个建筑师,但我首先是个男性,所以我看这些”。
“这些美女长得一样显得没有个性,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呢?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追求稳定感,在审美上,会趋同于喜欢某种形式。放在建筑上来看,也是一样。”他其实是用美女图来比喻自己喜欢并践行的建筑理念:建筑类型学。
● 庄子玉以韩国美女作为演讲引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类型学”。以上依次为:二十多个类似的塔楼、平面、功能体块。图源自庄子玉“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演讲时的PPT
建筑类型学就是对建筑进行类型划分和形态划分的学科,是一种理解建筑本质的方法论。这种学科对建筑的类型、构成展开研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从古至今的经典建筑中,寻找共有的形式、一致规律、特征。就像研究某类语言,分析它的功能、构成要素、结构规则。
在建筑设计时,找寻符合大部分人认可或者历史上一直延续的审美形式,将其运用于实践,是一次对传统的致敬和创新。
● 教堂的北面是讨论室和祷告间,上层是教堂的行政办公室。南边的广场周围有餐厅、图书馆、博物馆和一座小一点的教堂。图片©RSAA/庄子玉工作室
●他们把几十个教堂的立面放在一起得到了一个看起来特别像“教堂”的立面,同时还用切片的方式把整个教堂的形态演变过程转换成了它的三维体块。图源自庄子玉“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演讲时的PPT
在庄子玉主持下设计出的“腔体教堂”便采用来这种方式。虽然他不懂宗教,但通过统计众多教堂的形式,找到了自己的表达语言。
他们叠加了很多教堂的塔楼,抽象出其中共同的形式,设计出一个新的塔楼。还通过叠加设计出“巴西利卡十字轴”,置于塔楼的顶端,以传达宗教精神。
教堂内部,则灵活运用“圆形”,凸显“回归”的主题。庄子玉说,“在教堂里面,我们想营造一种对于类似于回归到母体的体验,回归到很纯粹的、没有时间概念、永恒的一种状态。”它回应了人类孕育于子宫、人类曾长期生活于洞穴的两种经验。虽不刻意强调宗教精神,但却和人的情感、潜意识的生命体验建立了联系。
去过的基督徒说,的确在里面感到了被上帝关照的情感。
● 教堂本身是对传统巴西利卡建筑的现代诠释,曲线的室内由室外的金属条包裹。这些金属条提供了强烈的庇护感,根据周围的景观变换着角度。图片©RSAA/庄子玉工作室
腔体教堂是表达西方宗教文化的建筑,而庄子玉改造的鼓楼7号院,则让人看到中国传统院落如何通过新的设计,融入当下人的生活。这个院子位于北京中轴线上,通常没有空间价值的房顶,经过设计被利用了起来,人们可以上到房顶,能够北望钟楼、南望鼓楼,有了观看历史建筑的新视角。
正如庄子玉所言:坐在200年的院子,畅想200年以后的生活。钟鼓楼是古老时间的代表,院子代表着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出现在房顶的当代人,三者之间形成了奇妙的关系。同时,历史、记忆、日常,新与旧之间也形成对话,不仅不同的时间语汇在此连接、绵延,还让整片有衰败感胡同片区焕发了光彩。
庄子玉曾在一次采访中还说:“我们不认为我们应该造一个你以前生活过的老院子让你全然的重温过去;我们只是创造一个窗口,从这里窥视你依然能找到儿时上房揭瓦的兴奋,打柿子的愉悦,看鸽子时的畅快,但同时真正激动人心的,是这些传统的片段却组成了一个属于未来你不曾体验过的空间。”*
*源自《鼓楼7号院,徘徊于新旧之间》
● 看似一个独特构思,其实也是对建筑类型学的运用。庄子玉和团队统计了大量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才发现屋顶空间没有得到利用,从而有了新的思路。
● 鼓楼7号院最初的设计目的是在满足建筑事务所办公需求的同时,创造一种无时效的空间语汇以及对周遭空间文脉特征的引入和吸纳。图片©苏圣亮
这个院子充满诗意。时尚摄影师尹超坐在屋顶觉得自己像个大侠。
通过改造,一个传统的区域获得了现代的表达,虽然,庄子玉也会讲起中国对卷轴、绘画,但他并认为建筑师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其他类型文化掌握得炉火纯青。
在他的观念中,没有绝对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对立。
● 关于“设计的边界”的论坛。
● 庄子玉躺在房顶上。图片©RSAA/庄子玉工作室
如果放在在全球化过程中,多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这不难理解。正如他本人并不喜欢被标签固化那般,他的设计也不想被限制于某个单一的文化形态中。相比只认识那个标签名称下的事物,他更注重自己当时当地对事物的体验,他说,“我们其实一直在做去符号性的东西”。“铜陵山居”的设计便是如此。
“铜陵山居看似有着徽派民居的特色,但其实我们并不是刻意要去表达这种特色,我们更看中的是‘在地性’的表达,找到建筑的原型。”庄子玉说。他认为,建筑师并不需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对徽派民居进行研究。建筑背后的“文脉”如何通过特有的形式表达出来,才是关键所在。
● 铜陵山居改造前的破房子。铜陵山居这个项目,起始于一幢徽州与沿江风格融合的普通民居,地处皖北一个偏远山村。原有建筑处于全村最高的山顶,占地较小,且现状及为残破,已逾十年未有人居住,故其四周皆为杂草和灌木覆盖;其东西向三跨,南北向一跨,原有屋面和墙体损毁严重。上面的开窗引起了庄子玉的兴趣,“这种开窗让我觉得他有一种很飘逸的感觉,这个房子还有一个双景,也很有特色。“图源自庄子玉“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演讲时的PPT
●左:扎哈·哈迪德主持设计的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馆剖面;右:弗兰克·盖里主持设计的云杉街8号。
● 建筑类型学图示。图片源自庄子玉“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演讲时的PPT
铜陵山居虽是中国院落,他却巧妙地将几个西方经典建筑的形式运用其中,结合得不露痕迹。
扎哈的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馆的剖面、弗兰克·盖里云杉街8号的外立面被恰当地融入建筑的剖面和立面。“正面看,有个异型的特征。其实乍一看很普通的院落,从不同角度看去有着不同的图景,流动中隐藏着变化。”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与外部廊道空间并置的,即为建筑的主要内部活动空间,由上述一系列新老墙体交错而成,故而原残损的墙体在建筑室内变成了数段内部墙体和室内隔断。从东向西,露台,起居室,餐厅,厨房,庭院,卧室由其私密性的逐级递减向西一字排开。居者通过外部廊道空间从室外台阶由南进入起居室,在此开展家庭聚会和活动;首层局部挑空,以获得更好的公共性和视野;从此向右到达半室外的露台部分远眺群山或俯瞰整个村落;从此向左转到达更私密的餐饮空间和与之对应的厨房部分。建筑首层设有一间卧室及洗手间,从起居室的楼梯空间上去是阁楼上的两间卧室和洗手间。图片©苏圣亮
铜陵山居设计期间,他正给女儿讲小桃子和小幽灵的故事,人和幽灵构成的双生关系给了他设计的想法。这种关系不论是在日本的文化中,还是在中国太极“黑白”的组成,都有体现。他还联想起《权力的游戏》中的那句歌词:little Mary dance with her ghost。
就像他通过分析不同经典建筑的共有形式,他在不同文化、文本中也找到了共有的关系,而这些又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灵感。这种虚实共生的关系,表现在铜陵山居上,就是合二为一的两个空间。
● 在场地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为了快速实现异化的三维曲线屋面形式,同时弱化结构构架尺寸对于需要保留的传统建筑元素和构件的影响,整个建筑采用了现场加工钢结构的建造方式,并由一条架设于场地和临近道路的悬空栈桥作为施工材料的运输通道。图片©苏圣亮
● 概念生成图,请注意“合二为一”的空间设计。图片©RSAA/庄子玉工作室
从中国形式到中国叙事
庄子玉通过建筑类型学的理念,将传统和现代进行了结合。
也许形式的创新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空间能否容纳故事。庄子玉说,“我觉得我为大家讲述的不是‘拿来主义’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在讲述属于当代中国人自己的故事,站在未来,设计过去,用前瞻性的眼光,梳理城市的文脉,讲述过去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与国外的交流思考,拓展维度和广度,立足于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建筑,是我和我的团队正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归根结底,这是将西方的设计理念进行‘在地’的思考,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通过再创造找到设计的本源。”
● 天津四中。图片©张辉
从伦敦到纽约,再到23岁加入“西萨·佩里事务所”,从27岁成为德国科隆RSAA设计集团合伙人,庄子玉34岁初露锋芒。
事实上,德国科隆RSAA设计集团从2004年开始就在中国做项目,庄子玉加入后,整个团队在如何设计出适合中国当代人的空间方面,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 云顶57餐厅。图片©如你所见
从天津四中到上海新天地的装置“坛城”,再到南京五季金陵酒店、成都悦榕庄等设计,都可看到他们在中国形式中如何呈现中国叙事。
想起他在演讲中、采访中说得最多的那句话:我想大家知道我们更多的建筑内容。
● 北京雀巢感CAFÉ 图片©苏圣亮
● 上海新天地“坛城” 图片©苏圣亮
● 坛城2.0。摄影从上到下依次为:苏圣亮、张辉
●北京阳光书院。图片©RSAA/庄子玉工作室
● 南京五季金陵酒店。图片©张辉
● 林盘行馆。图片©RSAA/庄子玉工作室
.
.
.
关于“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是由基准方中成都创意中心总经理黎亮发起,李世宏工作室及品牌与公共关系管理中心策划组织,成都创意中心主办的系列建筑学术讲座活动。
一直以来,基准方中成都创意中心都以创意作为建筑设计工作的起点与信念,坚持原创的精神与专业的标准。关注设计,更关注生活本身;信守规则,更信守颠覆的力量;珍惜时间,更珍惜相遇的此刻。
延伸阅读
建筑师,各有态度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鱼二
撰稿 | 鱼二
摄影 | 苏圣亮、张辉、如你所见、RSAA/庄子玉工作室、网络
设计 | 三金©ZASHE杂社